培育乡村专业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能。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智慧农业管理师: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以人才振兴推动全面振兴,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
新时代的乡村人才,不仅需要新技术,更需要围绕知识、诚信、思维、商业、治理等方面,着力培养一批爱乡村、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善开拓、乐专研的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目前,我国智慧农业依旧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农业应用渗透率还不到1%。但是得益于社会环境的支持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智慧农业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结合中国农业产值,初步预估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43亿元,同比增长8.5%。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2019年11月,在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下,编制《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为数字乡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020年1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要求,都把培养数字农业技术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人才投身智慧农业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智慧农业人才培训,支持高校开设智慧农业专业课程等;同时出台制定智慧农业相关补贴政策,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2021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把信息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作出统筹安排。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重点指出,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近几年,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把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部署。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
2022年6月,人社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其中“数字职业”占一半。数字经济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产生深刻变革。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从2005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到2025年,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3.79亿。
智慧农业是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结合而产生的,集中监控功能、有线无线传输、智能分析、联动执行等功能于一体,达到一键远程管理,联动农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多种现代化技术在农业上得到综合应用,扭转农业生产的方式。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谋划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制定智慧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迫切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帮助其实现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唯有人才落地,智慧农业方能生根发芽。

培训对象:
| 涉农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负责人。
| 农产品电商的运营人员。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
| 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者、新农人。
| 农业科技类创新企业的管理人员。
| 对乡村振兴有着浓厚兴趣的创业者。
培训目标:
-
收集农业生产案例,分析数字化需求,提供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素材和数据。
-
组织实施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
-
编写农业数字化生产或服务的技术资料,推广农业数字化生产和服务。
-
讲解、示范数字化农业生产机具、设施及软件的操作、维护、保养方法。
-
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为生产安排、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问题解决的数字化提供咨询。
-
指导农业生产规范的数字化,为农产品品质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农业职业安全等问题解决的数字化提供咨询。
-
指导数字乡村建设,为有关部门采集数据提供组织指导服务。
培训说明:
-
需填写《智慧农业管理师培训确认书》1份。
-
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
小2寸蓝底电子免冠照(JPG格式、30KB以内)。
-
需取得大专及以上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
需经正规专题培训达规定标准72学时。
-
需考核通过颁发《智慧农业管理师》专业人才证书。
-
证书由中国农民研修学院指定官网查询。
-
证书是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上岗、晋职考核的重要依据。
-
证书是单位资质认定、申报示范基地、申报政府补贴等重要的凭证。
中国农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简称农科院(CAAS),成立于1957年3月1日,直属于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是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担负着中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显示,农科院拥有34个直属研究所与9个共建研究所,全院科研人员5000多名,在校研究生规模近5000人;建成49个国家与部门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农作物畜禽改良中心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等科技创新平台,9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与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9个国家与部门野外台站、25个国家产业技术与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支撑平台,以及36个国家与部门质检中心、11个国家或OIE认可的参考实验室等科技服务平台。
农学谷商学院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理论+实践”课程开发模式。紧密围绕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乡村振兴带头人开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专业。重点面向农村集体经济、金融投资、政策申报、产业规划、生态农场、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产品营销、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专业方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振兴带头人专业能力与职业水平。
农学谷商学院大力推行适应终身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乡村振兴带头人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线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适应村干部需求的在线教育资源,探索基于手机的移动教学与在线咨询模式,方便乡村振兴带头人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学习。线下的面授课程大部分安排在方便乡村振兴带头人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进行集中授课,推行MBA的教学模式,采取“我说你听、你说我评、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教学方法,特别包含“学员项目路演与专家点评”环节。长度一般设置为“2+2+1”,即2天课堂学习、2晚项目路演、1天案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