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3 23:08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的全面现代化”,同时还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中央到地方“五级书记抓振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很多的探索和实践,给出了很多案卷,打造了很多优秀和成功的案例和样板。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兴旺,产业的开始在投资,重点在开发,难点在运营,如何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借鉴经验、引进资源、打造成功的项目,是每个乡村产业的投资人、操盘手、运营者的必修课。
以下疑问,你是不是也有:
| 每年财政项目那么多,如何才能和我的项目有关?
| 整村开发,如何找到主导产业?如何快速链接产业资源?
| 整村运营,如何挖掘乡村产业发展核心动力,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 乡村旅游那么火,如何挖掘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 都说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底如何做才能盈利?
| 联农带农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却处处碰壁,如何破解?
| 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有哪些?
| 宅基地除了出租,还有哪些开发模式既能带动城里人又能帮扶村里人?
| 乡村振兴人才是灵魂,如何留住人,干成事?
5月20-22日农学谷商学院推出【乡村产业总裁训练营】第二期:乡村产业投资与开发运营高级研修班,共同探讨、学习乡村产业相关的开发模式、运营模式,多视角学习和挖掘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以他山之经验成就自己的项目。
政策专家,实践教授,成功案例操盘手领衔教学
吃、住、学沉浸式项目体验
SECTION1政策赋能&产业投资
| 乡村产业投融资的机遇与方向
| 农业园区发展政策要点解读与申报
| 重点财政支农项目与案例解析
SECTION24大乡村运营模式,1套总结心法,站在实践者的肩上学会避坑
| 高槐模式-带动新农人用艺术和文创撬动乡村的振兴四川样板
| 郝峪模式-整村开发乡村旅游的三变理论实践与创新的齐鲁样板
| 玉瑶模式-县域整体开发“三地活化”模式做出乡村振兴广东样板
| 伴山集模式-城乡合作建房,农村宅基地改革创新样板
| 产业总结心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内生动能
SECTION3主理教授亲带体验式研学,挖掘产业底层逻辑,撬动乡村发展核心动力
| 基层党建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贤归村带动产业发展
◆如何通过基层党建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如何调动村民协作,引导返乡资本错位投资,完善乡村产业链条?
◆如何构建乡村人才可持续学习体系,带动村民共同发展?
郝峪模式-贫瘠小山村如何通过整村开发乡村旅游,实践“三变理论”做到齐鲁乡村振兴样板
| 2022年,全年接待消费游客量29.6万人,全村综合性收入4000万元。
| 从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发展到现在人均收入突破6万元;村民上学免费、红白喜事另有补助。
| “郝峪模式”到内蒙古赤峰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德州市、威海市等30+村庄落地,助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村庄脱贫致富。
| 获得了“世界旅游联盟组织全球旅游减贫案例前100”、“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 项目模式被新华社、《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走遍中国》、《农广天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 讲师简介 ]
赵胜建老师从2006年独身一人回乡创业,发展到今天组建64人年轻化管理团队,带领中郝峪全村村民共同致富,创造了“把全村资源整合入股成立公司,把乡村闲置资产盘活,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所有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的“郝峪模式”。公司把全村103余户闲置危房进行翻新改造为农家乐,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建成了以亲子体验、休闲、度假、农耕文化、森林康养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并带领中郝峪村从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发展到现在人均收入突破6万元。赵胜建同志开创的“郝峪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多次调研后制定出精准扶贫新模式——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依托郝峪模式制定了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评定标准。
高槐模式-新农人返乡共建艺术文创小镇的四川样板
| 4年间乡村物业租金涨幅超300%+,村集体收益增加至原来的8倍。
| 乡村经营业态从15个扩展至60+,年旅游人次60万+,乡村旅游年收入超5000万。
| 受到CCTV-7“聚焦三农”和 CCTV-2“生财有道”栏目关注并专题报道。2017年1月获评住建部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2019年11月荣获“中国乡创地图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
[ 讲师简介 ]
邹迎晞老师先后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柏林艺术大学建筑设计学院。作为建筑师进入建筑及规划设计领域已超过20年。2013年,与田园东方联手打造了中国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2017年初,“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至今,邹迎晞已经带领袈蓝建筑完成了国内以京津冀、山东、江浙、四川成都等地区为中心的大型区域规划项目60余个。在参与乡村振兴的策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邹迎晞创新性提出了“新农人”概念与“土壤”精神,以期通过有理的策划、有效的规划和有度的建设改造为“人”的回归与到来培育有营养的土壤,最终通过对“新农人”的服务,让乡村吸引人,找回人,留住人,通过人才振兴,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设计服务在乡村的价值。
玉瑶模式-县域整体开发的“三地活化”乡村振兴广东样板
◆如何整合乡村资源为项目目标做保障?
◆产业链的营造,哪些是政府要做的,哪些事经营主体要做的?
◆乡村发展需要技术平台的支撑,平台的出路在哪里?
◆产业模式要发展如何做才能可持续创新?
伴山集模式-城乡合作建房,农村宅基地改革与创新实践
| 取得国内第一张《合作建房房屋使用权(租赁)鉴证书》,意味着社会资本盘活闲置宅基地有了正式的保障。
| 2022年5月30日,河北省滦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参与者办理了《合作建房房屋使用权(租赁)鉴证书》转移手续,首次实现流转。
| 2022年7月1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伴山集合作建房项目。
[ 讲师简介 ]
李洪涛老师做为农村改革路径探索者和实践者,梳理并总结了农村九大要素“四个人,三块地,两间房”概念。在实践中提出了“以权属改革保障资本下乡,以社区创建引导全民下乡”的理念。提出了“两分离,三不变”的产权保障制度。在河北承德滦平县桑园村落地农宅改革项目一一伴山集,是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一大贡献,“全国第一证”“全国第一转”等成果的直接参与者。
| 通过教授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自发返乡投资4000万+。
| 实现村民综合收入每年每户15万元以上。
| 年接待全国20余个省市地区的农民前来观摩学习超过3万+人次。
| 项目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人民政协报、中国花卉报及北京电视台、房山电视台等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导。
[ 讲师简介 ]
朱启酒教授是原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现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农业技术推广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民职业教育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休闲农业专家。近几年,朱教授在北京门头沟区炭厂村亲自指导乡村旅游产业,使炭厂村由低收入村变成美丽乡村;在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亲自实践,引领村民共同建设柿都小镇,形成了精品民宿产业集群,受到政府及北京电视台、农民日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关注。
两位农业农村部创业创新大赛评委现场诊断与指导,深度人脉资源链接
•区域政府农业产业、乡村振兴负责人
•国有平台公司乡村产业负责人
•乡村新业态营造商:内容商、服务商、运营商、发展商、投资商
•乡村振兴、文旅、农业、商业、产业园区等领域企业创始人、CEO
本期同学将享受获取以下内部特权福利
① 乡村人才振兴课堂年度会员资格,免费学习乡村振兴政策、规划、运营、农业新产业、乡村新业态等超500+课程(线上学习)每周持续更新。(价值:1980元)
② 优秀学员可申请产业咨询专家赴学员现场免费咨询一次(价值:2万元)。
课程只是开始,本班同学可加入中国农民研修学院新农人私董会,获得与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渔业协会、国家农担、中国旅游报等众多单位的专家领导及高端智库资源连接,和1000+同学企业相互联络、联合、链接,从平台共生走向乡村振兴产业互利互生。
[ 报名流程 ]
①联系报名-②提交报名表-③审核通过-④线上付费-⑤确认参训信息。
[ 主办单位 ]
中国农民研修学院、北京新农人技术培训中心
[ 承办单位 ]
农学谷商学院
[ 课程时间 ]
2023年5月20日-22日
[ 授课地点 ]
北京·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
报名联系
麦老师:186 1289 9333(微信同号)
谷老师:186 1289 7933(微信同号)
中国农民研修学院 中国农民研修学院(原中国农民大学)成立于198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建校三十八年来,始终定位于“服务农业、培训农民、发展农村”的办学目标,培养创业型和技术型人才386840人次,为我国的“三农”教育事业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农学谷商学院 农学谷商学院首开农业经营型商学院之先河,集合百名各专业领域实战型导师,摸索出一套针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效型教学体系,基地及案例项目超百家。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生态农场、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民宿、乡村美食、乡村旅游、文创设计等经营人才,构建出丰富的乡村创业生态。